玉米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良才美玉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6

分卷阅读16

    三个月占领了北幽的通州和牧州。此时已经十月末,天气已经冷了起来,圣帝命孙策担任通牧总兵,防守通州和牧州。命赵良才回京领赏。赵良才适合攻城掠地,孙策适合守城,大华朝放弃了继续进攻北幽的战略,由攻势变为守势。

平康六年二月初,大华朝派出了一批读书人和匠人赴南江教导夷人读书识字、耕地纺织等,并鼓励大华朝与南江边境的百姓积极与南江人通婚,广开与南江的商路,扩大贸易和文化交流。南江国是由一个个蛮夷部落组成的联盟,最大最强的部落担任统领,很多部落位于深山老林中,有些部落的人一辈子都没出过深山,因此大部分南江人别说识字,华语都没听过。南江的大部分部落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因为周围多为大山,故南江人多以打猎为生,会耕作的也很少。大华朝这一举措,赢得南江人的大力拥护,不要钱的教书先生,谁不喜欢呢?

谷国古思恩和几个重臣正在书房议事,议事开始前,古思恩把袁青逸请了过来。古思恩曾就古国的几件政事问询过袁青逸的意见,发现袁青逸博闻广识、思维敏捷、见解独到,常常能直击要害,看到古思恩看不到的地方,果然不愧为素庆袁家子弟。后来古思恩政事上再有什么问题,便总会向袁青逸请教。

“先生,不知你对最近北幽和大华的战事有何见解?这北幽挑起了战事,反而却被大华攻占了两州,是否得不偿失?”古思恩现在都尊称袁青逸为先生。

“站在北幽的立场,北幽在去年年节出兵大华正是最好的时机,”袁青逸温文尔雅的开口,“北幽出兵的前三年,北幽国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正好攒足了出兵的粮草。而……”袁青逸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说道,“而思思和我成亲,北幽人心中,或许会认为谷国和大华朝会有些暗中往来,时间拖得越久,大华朝的优势便会越大,北幽想要一统三国就会越来越难。所以北幽选在去年年节发动战事,对北幽来说确是最好的时间。只不过北幽人没有料到大华朝的赵良才将军如此勇猛,用兵也奇智百出,乃百年不遇的大将之才。”

“哦,”古思恩点了点头,“那既然大华朝已经取得了优势,又有赵良才此等良将,当可趁机灭了北幽,一统北方,然后再全力攻打南江,完成统一大业。却不知为何,大华只在攻占了通州和牧州后便停了下来,不再进攻,这不是给北幽以喘息之机吗?”

“不然,”袁青逸说道,“若大华朝一力进攻北幽,则南江必将出兵进攻大华。因为南江人心中清楚,若是北幽被灭,大华朝进一步扩大,那用不了多久,南江就不会是大华的对手,到时候只会重蹈北幽的覆辙。所以南江人不会坐视北幽被灭,在关键时刻,必定会出兵。若是南江出兵,则大华就要两线作战,但是现在的大华,无论是兵力还是粮草,都不足以支撑它双线而战,故大华只有暂息战火,韬光养晦。”

“哦,”古思恩发现,只要和袁青逸在一起,自己说的最多的词就是“哦”,每每和袁青逸谈话,自己都仿若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所以大华朝只占据了通州和牧州,便不在前进。不过恕我直言,大华朝完全可以再多占几个州再停止进攻嘛,这样不是会使大华朝优势进一步扩大?”

“国主忘了那封信了吗?”袁青逸反问道。

昨天,古思恩给袁青逸看了一封信,信是大华朝圣帝文敬睿写给古思恩的,信上说:大华朝有异士夜观星象,发现墨龙大陆将有大旱,短则二年,长则三年。因大华朝去年征战,所储的粮草已经消耗一空,现特向谷国购粮,用以缓解近几年灾情,以免出现百姓易子而食之惨状,望谷国国主能慎重考量,盼答复。古思恩今天之所以召开议事会,就是为了这封信。

“先生是说,”古思恩说道,“那封信上所说的是真的?墨龙大陆却会有大旱之灾?”

“不瞒国主,小生对天文也略有研究,看完这封信后,小生昨夜夜观星象,”袁青逸答道,他近几年精力都花在了这些杂学上,原来也并不是无用的,“今年确实会有旱情,但旱情会持续几年,小生确是看不出。不过按照往年旱灾的情况推测,一般会持续两至三年。”

“若真如此的话,那大华朝之所以不愿多攻占北幽的领地,却是怕旱灾爆发,要多养活人口?”大学士朱庸问道。

“想来应该如此。”袁青逸点了点头。

“那依先生所见,我们要不要卖粮食给大华朝?若是我们卖了粮食给大华朝,旱灾爆发,北幽国也要买粮食,我们怎么办?”

“粮食自然要卖,”袁青逸答道,“谷国的粮食除了本国食用和酿酒外,其他的都堆在仓里,就是为了要卖给其他三国。无论大华朝以什么理由要买粮食,反正都是买粮食,只要按照市场价格卖给他们就行。但不能全卖,要留一部分。若是北幽国要买粮,那就按照市场价再卖给他。谷国是做生意,不分什么国家,只分主顾。”袁青逸这番话不偏不倚,并没有因为他是大华朝人而偏向大华朝,这让谷国的几位重臣对他的好感倍增。

“先生既然如此说,那我们就卖粮给大华朝。”古思恩说道,“不知先生对三国争霸的结果可有预测?”如果能提前知道谁赢了,到时候遇到两难选择,他谷国也知道应该怎么做。

袁青逸笑了笑,“我听说二月初,大华朝派了一批读书人和匠人远赴南江,教导南江人读书识字、耕作纺织等活计,可是真的?”

“是真的,我们在大华朝领馆的人上报了这件事。”古思恩肯定道。

“大华人与南江人最大的分歧就在于双方是异族,生活和风俗习惯迥异。”袁青逸侃侃而谈,“如今大华朝派人去教南江人读书识字,又教导他们耕作纺织,更别说还鼓励边境百姓通婚。这通婚生下的后代,由两族人共同教导,慢慢的生活习惯就会趋同,甚至风俗习惯也会妥协,时间久了,两族的分歧就慢慢的没了。那些没有通婚的,自小跟着大华人读书识字、耕地纺织,等这批人长大后,已经基本与大华百姓无异。所以说,短则十几年,长则几十年,南江必将失去其独特性而沦为大华的州县,而且是一劳永逸,不费一兵一卒。不得不说,这招同化之策极为高明。所以这场争霸战还未开始,南江已经失去了资格。”

袁青逸的一番话如一场透雨浇到了古思恩和几位重臣的落满尘土的头上,霎时使他们耳聪目明、焕然一新。如果说袁青逸前面的言论他们有人已经想到的话,那刚才这番话确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没有人指点也不可能想到的。原来大华朝此举有如此深意,袁青逸能想明白,可见比他们高明了不止一倍。

“剩下的就是大华朝和北幽国,”袁青逸接着往下分析,古思恩和几位重臣打起精神仔细聆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