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6
今年才入上书房。三个孩子差不多算是从小一块长大的,阿玛彼此交好,额娘也彼此交好,年岁上又差不多,想不亲近都难。“十四叔又来了。”弘暄人小口快,说这话并不是在抱怨,而是替自个儿心酸,十四叔这个月已经是第七次来了,阿玛明明答应要多来看他的,但是一直到现在,只来了一次。“十四叔这次点了几个人的晚膳,是不是还得再加点儿?”弘暲现在都已经不觉得酸了,司空见惯的事儿酸什么酸。十四叔黏黏糊糊是常态,他长这么大,就没见过比十四叔更黏儿子的人。并非是他的阿玛不疼他,而是他阿玛没有十四叔这么黏人,男子汉大丈夫,还是要独立自强更好。这些他都记着呢。别看是堂兄弟,这仨孩子长得是一点都不像,弘易是随了祖母,弘暲是随了九贝勒,弘暄则是随了十福晋。胤祯挨个捏了捏小家伙们的脸蛋,孩子大了,都不让抱了,也就是在没有外人的场合,还能让他捏捏小脸,再过上一年半载,可能连这待遇都没有了。“那你们再点几道菜,反正不着急,要是你们饿的话,也可以让御膳房先把我点好的那些送上来。”胤祯是不饿了,他在四哥那里已经用过茶点了,要不是没管住嘴,还能打包一份给儿子带过来。御膳房的大厨手艺也是分高低的,最厉害的自然是给皇帝做膳。他与四哥的口味相似,与儿子的口味也相似,这就相当于自家儿子跟四哥的口味也是相仿的。"74章、一更陪着三个小家伙用完晚膳,胤祯就直接走人了,并没有顺带着去看一看十三哥家的弘昌。一则是因为他时常到阿哥所的,总不好次次都去,也就是两三个月才去看一次这个侄子,二则,胤祯实在是不想过去耽搁这孩子的功夫。相比于他就只有弘易这一个孩子,九哥多年连得数女才盼来了一个嫡子,十哥家,十嫂可以说地位超然,唯一的嫡子那也是府里的金疙瘩。唯独十三哥家的弘昌,压力确实要比其他的孩子大,十三哥子嗣运昌盛,如今已经是得了四子两女,在兄弟们当中,只有十三弟子嗣运随了老爷子。不过十三哥比老爷子还要强点,十三哥的孩子大多都是嫡出,不像老爷子。弘昌是嫡长子,下边有仅比他小了两岁的庶子,嫡亲的弟弟有两个。十三哥总共四个儿子,其中有三个都是嫡出,再加上一个嫡女,就有四个嫡出的子嗣了,庶出的孩子,就只有一子一女。庶子还不必放在眼里,嫡子之间也是有竞争的,别看都是一母同胞所生的兄弟,很多时候也没法避免利益冲突,尤其是十三福晋接连生子生女,怀一个孩子,对上一个孩子的关注就少一分。十三爷就更不必说了,他可是整天都忙得团团转,跟几个孩子相处的时间少的可怜。弘昌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也难怪会变成又一个十三。胤祯记得,以前跟十三哥一块在上书房读书的时候,十三哥那时候的状态也跟弘昌现在差不多,拼了命的学,一丁点儿的时间都舍不得浪费。不过那时候的十三哥为了故去的敏太妃和两个meimei,还要去讨皇阿玛喜欢,后来甚至在上书房都没有结业的时候,就已经跟二哥站到了一块儿。弘昌这孩子则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上书房的功课上,连交友都顾不上。从进度来看,这孩子一直都是比照着十三哥当年的进度来的,只是不比十三哥在这方面有天分,所以才得卯足了劲儿,争分夺秒的跟上十三哥当年的进!进度。一个八岁的孩子,如此努力确实让人看了有几分不落忍。不过他一个当叔叔的,不落忍没什么用,十三哥不反对,按照十三哥的话来说,弘昌是嫡长子,将来是要继承爵位的,下边有那么多的弟弟,要是没几分本事,将来的麻烦事会更多。更何况弘昌天资只能算是普通,要想把底下的弟弟压过去,必须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行。胤祯还能说什么,那是十三哥亲儿子,十三哥又不会害自己的儿子,他固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不应当压力这么大,可他又不会把自己的爵位让给弘昌继承,没有立场去管这事儿。自己管好自己的孩子就得了。胤祯自觉当阿玛还是比较合格的,从来都没少过亲子时间,哪怕是孩子到上书房读书了,他也尽量争取陪伴时间,不会让儿子的童年有所缺失。而且他也不是严厉型的阿玛,儿子年岁不大的时候,家里头一直都是严父慈母,但是自从把儿子送到宫里来上学了,有严厉的不能再严厉的师傅管教,他平日里也就不用端着一副严肃刻板的样子了。除了游戏的时间外,在别的时间里,也能跟儿子做朋友,平等对话。胤祯是头一次做阿玛,可惜现在也没什么育儿书,只能是按照自己心里头理想中的阿玛来。弘晖的福晋,在四方(太后、皇上、皇后、勤郡王)的通力商议下,最终定下来的是马武的嫡长女。马武就是在之前彻查内务府账务之后,被换上的内务府总管,同时也是镶白旗蒙古都统。此人清正廉明,恪恭谨慎,不管是在康熙年间,还是在四爷上位后的这几年,都得以重用。他的嫡长女品行容貌也皆是上等,端庄大气,处事公平,被赐为弘晖的福晋,很是合适。马武出身富察家,是人丁兴旺的大族,阿玛曾经做过户部尚书,兄长是议政大臣马齐。马武的嫡长女,马齐的侄女,这样的出身,早在选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是弘晖福晋!的热门人选了。四个人纠结再三,到底是只给弘晖赐了福晋,并没有把侧福晋和格格赐下去,皇后早先看好的年氏,本来是想赐给自己的儿子做侧福晋的,既然打算让小两口好好培养感情了,那也不能让年氏落选,最终是由四爷赐给了恒亲王做侧福晋。四爷的后宫只象征性的收进来三个人,而且出身都不太高,位份自然也不高,颇有几分清心寡欲的意思。不过众臣已经见怪不怪了,皇上还不是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