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慕君子在线阅读 - 第九章

第九章

    “——什么!那——”

    黑暗中这言语有如惊雷划破夜幕,泼下潇潇春雨。我便是雨中垂死的枯木,瞬间颤栗苏活过来。

    父亲没事!

    长沙僻遥,离京远涉也未免苦辛。然重罪在身,能保性命无虞,已是莫大之幸了。

    且楚湘是屈子贾生见放之地。父亲曾说过,他志除旧弊,本就是为天下苍生。若能为民请命,则身在何方,都无所谓。

    父母安危一直是悬在我心头的一块巨石。自他们下狱大半年来,我虽知无能为力,迫自己不要徒劳挂牵,可乌鸟尚且有情,仍难免日夜忧思。若不是有明玉睡在身边,我定会每晚都无法入寐。

    现下这块石头终于落了地。我倦意顿消,周身每一块骨rou,都仿佛雀跃欢腾而起。

    母亲呢?兄长呢?我迫不及待地想问这些问题。

    “旁的我就都不清楚了。只这一句,也是同他们吵架的时候听来的。”

    他声音无波无澜。不同于向来的和缓,隐隐压着叹息,带着疲惫。

    明玉。我曾以为他是天子,是这北境之中最有权势的人。

    正如故国皇帝一句话便可把父亲下狱,他也能翻手云覆手雨,一呼而千万应,未有心向而不能竟之事。

    南朝还打不过他。柔然西戎,都须向他纳贡称臣。

    可相处日久,便知他不在意世人所羡之富有一邦,统御天下;而是像父亲一样,认为天子便是将万民安危系于一身,既要思及朝臣,也应虑及百姓。

    他才能出类拔萃,这一点我早就听说过。先主崩后,北军失了主帅一度混乱,战局陷入胶着,南朝甚至有望把失陷的几座城池收回。他亲临前线指挥,六月而破五城。虽然我一直怀疑以他的身体是如何做到的,但这的确并非虚言,否则我也不会来到这里。他年龄尚幼,身体又如此,甚至注定无嗣。我猜测一定有许多人反对他上位,也会有人想将他挟为傀儡,自纳皇权。但他临朝以来一直亲政,未使大权旁落人手。

    故国人民说他是魔君降世,以往在天庭时凶残暴虐犯下重罪,受残疾之苦便是报应。却仍不知悔悟,不尊佛老而举刀兵,愈发罪孽深重,定当永世不得超生。

    我跟他讲过,他全然不以为意。我说我在他们眼里也必是遭了报应。他说不是,我是小鱼变的,或许我们在天上就认识,我见他太惨于是化人来找他。但鱼类本无手足,修为不够则只能化成这样。佩戴鱼尾也是因为保持原本的姿态更舒服些。

    若真这样想,倒还会使自己宽慰一点。

    他的侍从却觉得他是天人般的人物。多少帝王未经不遂之时运,只是沾了权柄,便迷了心窍,暴戾恣睢无所不为。而他在极刑酷虐下逃生,没有变得残横不仁,却磨砺得为人温润,处事泰然。

    我认为他们言之有理,但一直以来敬慕他心性人品,却不觉以此作为自然,而忽略了他明明只与我同岁。

    垂旒如镣索。他不能想做什么便做什么,许多事也无法自己决定。每下一旨,都须反复回省自身意志是否受人谗惑;政令降至地方,又会不会有违初心。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岂可能不知疲倦,又岂可能无所烦忧。

    他才十四啊,这担子对他来说也太重了。

    他仰面躺卧,夜光描摹出他的侧脸。轮廓英俊,鼻梁挺拔,两条剑眉却紧紧蹙着。眼睑半垂,目光带着思虑与无奈投向前侧的虚空。

    我的忧心已然消弥,而他之烦恼却可称与我有关。我也当尽绵薄之力,为他做些什么。

    我看向他:“有什么我能帮你的,你尽可告诉我。”

    他转头面对我,眉头依然微蹙,眼睛睁开了,在黑暗中若隐若现地闪着亮光。

    “那你亲亲我吧。”

    我将嘴唇和身体贴上去,他双唇轻启,与我相互摩蹭。然后含住我的唇瓣吮舔,舌尖细细描摹过每一条纹路,又探入口腔,去逗引我的舌。

    我其实不喜欢这样。全是口水,感觉非常别扭。虽然没明说过,但平日亲吻一般只让他亲脸,若他定要亲嘴,我也让他将肩膀伸过来,然后嫌弃地把口水在他身上擦了去。所以他向来也很乖觉,没有动过舌头,接吻时只是温温软软地贴一下。

    然此刻他用力啮舐着我的唇,舌尖在我口腔内蛮横地搅动,终于有了些侵索纵肆之意。

    仿佛向来压抑的情思乍然喷薄而出。

    我心头如窒,勉强忍过口水黏湿的异样感,尝试着用舌身轻轻碰触,去回应他的舌。

    他便更忘情地深入进来,以唇齿拥塞住我的舌,与我紧紧交缠在一起。

    少顷,我感觉有些喘不过气,便稍稍后撤,张口吐息。

    他也停了下来,在我唇上轻蹭一下,然后离开,仰躺回去微微低喘。

    我靠过去把他给我沾上的口水抹掉,他的面目重又变得柔和,微笑着贴了贴我的脸。

    “娴月,有你真好。”

    我不好。

    我不能为他将枷锁除下,也无法像在家中父母溺爱我那样,容他任性一点。

    毕竟他确实是这个位置上最合适的人。而他之远道,没有完满也没有尽头,直至身后也不会停止。

    时维仲秋,水苑中的桂子早已大盛。我们傍晚吹风时又去赏过几次,树虽不多,但满庭飘香。他说让我挑明年想住哪儿,给我院子里也种。我知这不合礼制,但其实还是想同他住在一室。

    桂花渐次落了,一种想望却在我心底升起。

    我央宫女们缝制了一枚佩囊,上绣金桂游鱼。当然,鳜鱼太不雅了,绣的是锦鲤。收尾那针,我亲自衔起,扎得歪在外面,又以口系了个很丑的结。

    父亲,母亲,莫要担心我。月儿平安无事。我在北地,过得很好。

    我对他说:“你让我提的愿望,我想到了。”

    他见到佩囊,立时拧起眉盯着那歪结看,然后仍蹙着眉抬眸,对准我嘴唇周围仔细端详。

    “这针你绣的?可曾伤着自己没有?”

    “没有。”

    他又低头看了一眼佩囊,再回转目光,在我脸上和脖颈四周打量了一圈。

    “行吧。那算你厉害。”

    “你可方便吗?若有所顾忌,可回绝我——”

    我要他托人将此佩囊送到长沙去。无须捎话也不要回信,若父母能见到这荷包,就应明了了。

    不知这要求对他来说算不算难。然我心悉自己身份敏感,纵使明玉相信我,倘此事为外人所察,他便有容庇后宫向敌国传信之嫌。

    我其实也不该如此做的。只是真的太想念父母了。

    他却以目制止了我的问询与思虑,坚定地望过来。命何康收起我的佩囊。

    “此事不难。我答应过你。定会将它送至虞相手中。”

    重阳宫宴,我又一次见到了他的家人。这次不似上次那样紧张了,不过按部就班,该做什么便做什么。

    “娴月,可否请你助我一件事。”晚上回来,他如此说。

    我心下疑惑。莫非我也有能帮得上他的事情?

    我让他讲。他便问我:“你愿不愿帮忙教彩蕙读书。”

    拓跋彩蕙即是代寿公主。邱太妃之女,他九岁的幼妹。

    “公主不是有太妃亲自教导吗?”我往日所受并非妇德之诫,担心一不留神说出什么不合宜的话来,落人口实。

    言及太妃,他却眉毛一拧,嘴角向下撇得老长:“你可别提了,你快救救我妹吧。”

    原来太妃教诲公主读书,勒令她背诵。一旦有误,便责罚她。太妃日日疾言厉色,公主惶恐,更加背不出了。她悄悄向明玉诉苦,明玉于心不忍,想在请安之时抽空陪她玩耍,略行宽慰。孰料太妃但见明玉,便以皇兄为标榜,让小公主看看人家,再看看她自己,简直是粪土之墙不可圬。

    “我已好几天假托政务繁忙,未去请安了。今日宴上得见,彩蕙整个人却像霜打了一样,眼睛都没了神采。”他叹口气,“再这样下去,她非得忧惧成疾不可。我实在没有别的法子了,只能央你代我去看看她,陪她背背书,莫让太妃那样严厉地责罚她。”

    我听得也直皱眉。背书哪有这般逼人的。我在家时素来愿学便学,不欲学就休息。及至四书五经成诵,诸子百家也读完了,都未曾听过半句重话。

    “这……那我过去,还是她过来?”

    “我是想请你先去两天,待她背得像样些,我便向太妃推说你身体不便,教她过来找你。也免得她在母妃身边,时刻不得松缓。”他转头看我,“你若愿意,我明日便告诉太妃,后日你随我一起去请安。”

    “行吧。”

    我答应了。他便靠过来,扑在我肩膀上重重摇了一下:“娴月,你真是我的大恩人!”

    “别这么说。我也不一定能做好。公主现下在学何书?”

    “在学《论语》。一个月了才学四篇,昨日背了今日便忘,太妃都快气昏了。”

    “《论语》都背不出?我四岁便会背了。”

    我病愈后开蒙即读《论语》,夫子之言约而微,辞浅近而道深远。虽则幼时尚不能洞彻其义,后来不断温习,才渐有所悟。但叙述又不拗口,读个两三遍,自然也就记住了。我记得自己当时日诵一章,长的两日,一个月内全篇都学完了。

    “祖宗!”他赶紧扯我耳垂,“你可切莫让太妃听见这话!给我meimei留条小命吧!”

    我有些紧张。我在家中排行最末,又是唯一的女儿,只有兄长,并无弟妹。并不知当如何与弟妹相处。

    长兄在我幼时便已入仕,仲兄也长我许多。他们对我都关怀备至。明玉对他幼妹亦是如此,但似乎又有不同。

    公主会因我身体残缺而厌恶我吗?——可能不会,她皇兄也这样,他们关系还挺亲近的。

    可明玉性子好,我性子不好,我担心她不会喜欢我。

    思及今日宫宴,确实几未听到代寿公主说话。我偶尔瞥了一眼,见她垂着头瑟缩在太妃旁边,一副怏怏不快之容。

    童稚性情多变,我不曾在意她怎么了,没想到竟是因为这个。

    如此看来小姑娘也挺可怜的。明玉既央我,我能帮便试试吧。